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Connor 火必网官网 2025-11-21 4 0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出炉,北京学者中有7人当选,累计当选人数增至2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3人,分别为北京大学马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中国工程院4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健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

北京学者计划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共选拔培养128人,产生多名两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大奖“中国第一人”。设定6年的培养周期,为每名北京学者聘请2位院士作为学术导师,“一人一策”开展长周期跟踪培养,研究方向不受具体项目约束、培养经费不受科目比例限制,充分赋予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使用权。同时,注重加强对北京学者的政治引领,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直接联系服务专家范围,通过“北京专家联谊会”“首都院士专家讲堂”等平台,助力其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多措并举支持北京学者发展。

本次增选中,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71人,其中北京地区65人,覆盖两院全部学部,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目前,在京院士数量增至885人,占全国院士总数的46%。

7名新当选院士简介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马丁,1974年7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能源与资源转化过程中的催化研究。实现了水分子低温活化、氢气制备、高效储放及氢-碳资源优化利用,建立了低温高效制氢、用氢和废碳资源高值转化的新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催化青年奖、首届科学探索奖、北京大学十佳导师、首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等。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展开全文

傅向东,1969年7月出生,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研究,是我国植物生长与代谢平衡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专注于赤霉素信号传导、碳氮高效利用、高产和氮高效协同机制等方面研究,解决了农业“绿色革命”高产育种导致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的制约矛盾,在攻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中发挥了前沿引领和示范支撑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多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首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等。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王拥军,1962年9月出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应用基础、临床医学及转化研究。首创缺血性脑血管病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改写全球脑血管病指南;建立扩时间窗静脉溶栓新方法,开发新型药物,破解溶栓获益人群有限、治疗药物全球短缺的国际难题;创建基于脑血管病多组学的逆向药物转化新范式,发现多个新药研发关键靶点并推动产业化。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研究成果2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世界卒中组织最高成就“主席奖”、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等。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杨超,1971年8月出生,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反应器工程、航天固体动力材料和电子级化学品领域研究。创新多相流反应器模型、算法和测量技术,形成多相流反应器数字化放大设计平台及技术体系,实现了高端锂电前驱体柔性制造,突破了高端芯片用超高纯磷酸国产化瓶颈,助力我国化工主流程转型升级,规模化用于中国石化等企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我国化工数字化高端化变革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季加孚,1959年12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肿瘤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前沿研究。主导创立以外科为核心的胃癌综合诊疗体系,确立了胃癌诊断及治疗多项国际新标准,通过创建胃癌精准外科新体系,确立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新模式,制定胃癌免疫治疗新策略,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生存。曾担任国际胃癌学会主席并首次在中国主办国际胃癌大会,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等。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王健伟,1968年12月出生,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主任(院长),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控研究。任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病毒学领域知识体系建设专家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生物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Biosafety & Health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研究成果入选中国2020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

喜报!7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王宁利,1957年5月出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我国重大致盲眼病的防控和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的诊治技术研究。创研青光眼微创内引流降眼压手术系列和设备,破解了眼压正常的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机制的国际难题,开创了国际著名的国人两大眼病队列及两大流调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评论